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莊麗醫生

「智慧型動力式下肢外骨骼機器人 助中風患者踏上康復之路」

報章來源: 晴報


據資料顯示,香港每年約有三千人死於中風,是香港第四大致命殺手。老人科專科莊麗醫生指出,隨着人口老化,心房顫動愈見普遍,此症更成為本港中風個案的主要成因之一:「當患者心臟跳動失常,導致血液滯留,有機會形成血塊,血塊一旦流向腦部造成阻塞,便會導致腦細胞缺氧死亡,造成視力模糊、失去平衡力、肌肉不能正常活動等後果。」

莊麗醫生直言,心房顫動患者一旦中風,病情一般都比較嚴重,活動能力受到較大影響,除需服用薄血藥物預防二次中風外,康復治療亦有助中風患者回復身體機能及活動能力。「傳統的康復訓練,以及特定訓練如CIMT束縛治療、鏡子療法及想像療法,都要依賴物理治療師或醫護人員的人手進行,限制較多,造成很多患者無法完成有效的康復訓練。幸而,有賴復康科技的進步,康復機械人為中風病人帶來新希望,例如最新研發的『智慧型動力式下肢外骨骼機器人』有效幫助患者進行步行訓練。」莊麗醫生解釋指,患者穿上智慧型動力式下肢外骨骼機器人後,行動感測器就會透過髖關節與膝關節的動作變化,以人工智慧作分析運算與判斷,再啟動摩打與減速機,輸出合適的動力輔助,並且配合步態,協助患者完成動作,大大提升訓練效率。「例如,由行5米變成30米,要由他人扶變成自己可以行走,用了機械腳輔助,走的步伐多又輕鬆了,患者自然有更多練習機會,對復康及刺激腦部有很大幫助。」

(資訊由輝瑞贊助)

0 次查看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報章來源:晴報Skpost 俗語說「食得是福」,能夠品嚐美食就是種福氣,這對一般人而言是平常事,但對吞嚥困難的患者來說,美食當前也可能無福消受。醫生提醒,若出現吞嚥困難問題,應盡早求醫,配合言語治療師的幫助及治療,有機會可改善情況,重拾進食的樂趣,也確保能透過飲食攝取充足營養,維持健康。 吞嚥困難可致突然消瘦 老人科專科醫生莊麗表示,長者一旦突然消瘦,不一定是患有重病,有可能是出現吞嚥困難。曾有一

文章來源: skypost晴報 長新冠症狀困擾許多新冠肺炎康復者,當中味覺改變會影響到食慾,這看似比腦霧、失眠等症狀輕微,但對長者來說,卻是一種危機。有醫生指出,第五波疫情後,因長新冠後遺症而營養不良的個案越來越普遍,嚴重時可能增加肌肉流失及跌倒風險,建議家人多留意長者飲食習慣,必要時透過營養補充品彌補所需。 72歲的鄭婆婆在年初第五波疫情中不幸「中招」,幸當時徵狀不算嚴重,隔離一星期後已能痊癒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