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莊麗醫生

心衰竭 疫情怕覆診如何是好?

報章來源: TOPick 新聞


疫情之下,長期病患者尤其擔心外出受感染,連覆診取藥也會憂慮,有同時患心臟衰竭、腎衰竭及肺氣腫的伯伯即使發現病情嚴重轉差,也拒絕入院。老人科專科莊麗醫生當然明白患者的擔憂,她期望患者透過自行監察及管理病情,讓醫生得以門診或遙距診症跟進病情,好好計劃患者的長期治療方案,以避免需要入院的情況。

莊醫生以心臟衰竭患者為例,心衰竭可由冠心病、高血壓、心瓣問題、嚴重貧血、腎病、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少、肥胖等誘發,因此患者必需好好控制病因,如控制三高穩定病情、戒酒、減肥,再著手處理心衰竭引發的病徵,如氣促、水腫、疲勞等。一般來說,患者也需要長期服藥才能妥善管理病情。

因此,疫情之下,即使不少病人憂慮到診所或醫院覆診,也不能不領取藥物,否則將影響病情控制,該怎麼辦呢?莊醫生建議患者及其家人可與主診醫生或診所商討,了解有否特別安排覆診和取藥的做法,減省患者需要頻頻到醫院或診所的次數。

此外,患者應積極管理好病情,以減少到訪診所或醫院的需要。事實上,不少心衰竭患者常受水腫困擾,「去水丸」一加再加,腳腫依然嚴重。莊醫生指出,如現時藥物仍未能改善病徵,不妨向主診醫生反映,了解能否調整治療用藥,如目前有新一代藥物獲證實能改善心衰竭病徵,更可重塑心肌,改善心臟泵血功率,減少心臟纖維化,部份患者在服食新藥後甚至能減少「去水丸」劑量,但各類藥物功效及副作用各有不同,患者應先向主診醫生查詢。

依時服藥以外,莊醫生亦建議患者每天監察飲食、飲水、水腫狀態及血壓等,現時也有家用監察儀器可讓患者在家量度心跳、心律、血含氧量等,醫患雙方只要保持緊密聯繫,醫生也能在毋需患者前往診所的情況下,通過這些指數遙距了解患者病情現況,適時調整治療計劃,減低因病情惡化而入院的風險。


#心臟衰竭 #現有新一代藥物 #心肌重塑 #老人科專科 #莊麗醫生

此資訊刊登由瑞士諾華製藥(香港)有限公司支持

1 次查看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報章來源:晴報Skpost 俗語說「食得是福」,能夠品嚐美食就是種福氣,這對一般人而言是平常事,但對吞嚥困難的患者來說,美食當前也可能無福消受。醫生提醒,若出現吞嚥困難問題,應盡早求醫,配合言語治療師的幫助及治療,有機會可改善情況,重拾進食的樂趣,也確保能透過飲食攝取充足營養,維持健康。 吞嚥困難可致突然消瘦 老人科專科醫生莊麗表示,長者一旦突然消瘦,不一定是患有重病,有可能是出現吞嚥困難。曾有一

文章來源: skypost晴報 長新冠症狀困擾許多新冠肺炎康復者,當中味覺改變會影響到食慾,這看似比腦霧、失眠等症狀輕微,但對長者來說,卻是一種危機。有醫生指出,第五波疫情後,因長新冠後遺症而營養不良的個案越來越普遍,嚴重時可能增加肌肉流失及跌倒風險,建議家人多留意長者飲食習慣,必要時透過營養補充品彌補所需。 72歲的鄭婆婆在年初第五波疫情中不幸「中招」,幸當時徵狀不算嚴重,隔離一星期後已能痊癒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