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莊麗醫生

醫療保險幾時買?

已更新:1月8日



我咁後生好少病,唔使買醫保!

公司有包,不如等退休先買!

阿媽驗到有腫瘤,嗱嗱臨買份頂住先?

醫療保險應該幾時買?資深老人科醫生莊麗見盡病人缺錢治病的困境,強調醫保一定要買,而且「愈後生買愈好」。

莊麗在「照顧不破產」講座上表示,醫療保險不應待人到中年才買,因為愈遲買,就愈多不保事項。很多保險公司會要求已屆五十歲的準客戶先驗身,若驗到有病,與該病相關的其他問題便不受保,所以「愈遲就愈買不到,好像你的底已經花了。」她舉例有病人被驗出甲狀腺有良性結節,然後整個甲狀腺的問題都不受保,「 所以在自己身體愈乾淨、愈沒有病史時去買,就為之最好。」

早買多選擇

但年輕人較少需要動用保險,豈不是「唔扺」?莊麗指可循另一角度考慮,因愈年輕買醫保,保費就愈便宜,而且有更多不同類型的方案選擇,「例如有些plan,可以你一早供了這筆錢,以後就不需要再供了,也可以用這筆錢滾存下去。」

出席講座的資深保險經紀Yvonne補充,購買如危疾等的醫保,一般會考慮「槓扞」收支,「愈後生買危疾,譬如小朋友買危疾買100萬,其實(保費)很便宜,一直這樣存下去,供款期滿後,保單繼續有錢滾存,可能最後的保費等於最終儲蓄下來的數額。」但若年屆五十才買危疾保,便需仔細計算,「因為那槓桿未必這麼大,可能(每月)要支付數千元, (最終)拿回的錢可能只有30萬到50萬。」

考慮機率及損失

講座主持陳曉蕾引用台灣書籍《聰明買對健康險》,提議可從兩個方向考慮買不買保險,第一是醫療事故的發生機率,第二是損失金額大小。

機率小、損失大──例如意外傷殘,可透過買保險轉移風險

機率大、損失大──例如遺傳危疾。但由於保險公司也知道風險高,保費可能很貴。又例如七十歲後購買住院保險,保費可高達每年五六萬,需衡量是否值得以大筆金錢購買

機率大、損失小──例如到公立醫院花$100看急症,不太值得因此而買保險。

機率小、損失小──可自行負擔風險,不用買保險

「買保險應是風險可以轉移的,例如第一類,意外傷殘的機會很小,但損失大,就值得買了;癌症屬於機會小但損失大,也是可以買的。整件事是槓桿原則,比方一年只供一萬元,但是賠償達一千萬。」

陳曉蕾亦強調除了考慮買保險,要善用公私營醫療系統和社區資源。

0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